关于“设计”的随想

  任何一种设计,本质上都是 “逻辑” 上的概念或框架。这种设计一定处在某种在特定的抽象层面上,有其底层(基础支撑)和顶层(问题域)。制造这种 “逻辑” 上的概念或框架,一定是为了更加接近上层问题域本身,使得设计人员更容易理解上层问题域中的问题,应用这种 “逻辑” 上的概念或框架能够更便捷的在上层问题域中建模、分析,更好的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。而设计本身虽然以一定的下层为基础,但本身与下层概念上或逻辑上的关联可能并不大,下层的存在的目的就是如何能找到一种更为高效率低成本的方法,来实现我们所需要的 “抽象” 设计。

  上述情况在计算机科学中随处可见。例如,面向对象语言是一种设计,设计类和对象就是为了能够更加接近现实问题域本身,无论对象在应用问题域如何发威,其底层实现都逃离不开传统的计算结构(线性空间上的内存分配、访问及其他相关管理);文件及文件系统是一种设计,无论NTFS、FAT、还是ext,其底层是磁盘的扇区柱面结构的分配、读写及其他相关管理。

  故而,设计本质是一种创新,对这种创新认知的开始更应从上层问题域去找联系,去深刻理解和体会,而先从下层支撑实现中找联系是不合适的,尤其某些设计与下层实现技术中的固有概念和元素可能相去甚远,我们关注底层,更多的是考虑设计所实现的效率,所以,不必强求从下层充分理解设计,想要深刻领会目标设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,还应回归设计所面向的上层本源。这一点对于提高对新技术、新方法的认知效率尤为重要。

  可见,有了在某种层面的设计,我们就可以以该层面为基础,更近一步,考虑更为抽象、更为宏观、更接近现实的问题,从而产生新一层的设计,任何庞大、复杂的体系或系统,无一不是这样一层一层叠购出来的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